院校动态
参赛院校活动
参赛心得
“永冠杯”第六届中国大学生铸造工艺设计大赛系列报道(二)—华中科技大学积极组织学生参赛



     编者导读:“永冠杯”中国大学生铸造工艺设计大赛参赛作品提交工作已经结束。本届大赛共有44所学校参赛。在本届赛事中,许多参赛学校认真组织在校学生参加赛事活动,发动教师对参赛同学进行辅导,引导参赛学生选择题目,组织参赛小组,指导工艺设计。一些学校还在校内进行了初评,选择优秀作品提交到大赛组委会。在本期大赛专题报道中,刊登了华中科技大学提供的参赛报道,还刊登了华中科技大学负责组织本届赛事的老师所提供的两份参赛学生写的参赛心得及部分照片,与读者分享。

华中科技大学积极组织学生参加
“永冠杯”中国大学生铸造工艺设计大赛

    2015年3月10日下午,由部分参赛指导教师组成的评审组在东三楼会议室召开评审会议,对我校参加第六届“永冠杯”中国大学生铸造工艺设计大赛的参赛作品进行校内初赛评选。材料学院副院长樊自田教授主持了评审会。

    学院接到大赛通知后,迅速在本科生和研究生中宣传和动员学生积极参赛。继第五届“永冠杯”我校取得优异成绩之后,我校同学纷纷报名参加本次“永冠杯”大赛。截止目前,本次大赛校内预赛本科生和研究生共有23组同学报名,报名人数有80多人。为积极备战第六届“永冠杯”中国大学生铸造工艺设计大赛,指导教师对各组参赛队伍进行了认真指导。

    根据初选结果来看,各小组均已根据要求完成三维立体图的绘制和方案的设计工作,但有的参赛组缺乏对工艺方案的分析,反映了掌握知识不够扎实和投入精力不足的问题。

    最后,学院向大赛组委会推荐了12份作品参加“永冠杯”第六届中国大学生铸造工艺设计大赛。期待我校同学能在“永冠杯”第六届中国大学生铸造工艺设计大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为学校争光!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



参赛心得一
                                      最好的我们

    某一天,在月亮的见证下,来自不同班级、不同专业的我们,为了同一赛事,聚集在一起。第六届永冠杯大赛给了我们一个学习、团结合作、展示自我的舞台。我们的故事开始了。

    一幅幅场景在我的脑海翻涌。我们一起决定大赛题目,我们分配任务,我们“驻扎”在“根据地”,我们翻着厚厚的铸造手册,我们互相交流,任思想碰撞出灵感的火花。我们会为纷乱的思绪而眉头紧锁,也会为突来的灵感高兴整夜。电脑上是成页密密麻麻排列的文档,铸造电子书,二维图,造型图,模拟文件,作品文件,从2月到3月,从初定版到终结版;本子上是一行行的公式和一幅幅简图,卷起的纸页,跳跃的字符。

    还记得最初的犹豫和退缩,参赛的决定因为队长的一句话,而变得清晰起来。他对我说,跟我们一起参赛吧,迈出这一步。是啊,只要迈出这一步,一切都能好起来。所以放手去搏吧。于是,书翻了一遍又一遍,浇注方案改了又改,方案模拟了一遍又一遍,造型改了又改,文档改了又改。指导老师说不行,不行就重头来,总会找到办法的,和别组交流交流。我还记得,那天,在经过无数次的修改和模拟之后,看到图上很小很小的缩松,朱大队长笑得很小孩子气,恨不得跳起来。那样子就像看见自己的孩子学会了走路一样欣慰而快乐。

    记忆里还停留着这样的画面。灯光下,我们紧张地做着自己的任务,也互相协助着。手指的舞蹈,键盘的低吟,书的呢喃。时间滴滴答答,我们却察觉不到。突然一抬头,看时间,原来已经10点了。一句“回去吧”唤醒了埋头工作的我们,没关系,明天再来“根据地”战斗,精力充沛迎接新的一天。

    最后的最后,不知过了多久。我们的作品出炉了。不允许低级的语病逻辑错误,不允许标点符号的错误,检查了很多遍,终于放心地提交了上去。但这不是结束,只是一个新的开始,方案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再加油修改和完善。

    总的来说准备时间不充足,作品有些赶,有些粗糙。但这些天很充实,总算是没有放弃,坚持到了最后。有这份宝贵的记忆,有这珍贵的友谊,复何求?这是最好的我们。

华中科技大学   林惠
(组员:朱振威、林惠、陈楠楠、胡航)


参赛心得二

                          永冠,永远做冠军!

    当我们将作品打印出来,小心翼翼地将之装在档案袋里交给辅导员后,心里有一种久违的放松感。三月九号这一天,喜悦与焦虑交织的复杂情感在我们心中久久荡漾……历时两个多月的比赛,我们一路坎坷地走了过来,在这段时间里我们经历的是纠结、疲惫、焦虑与希望。如今看着作品已经封装入袋、印上邮戳即将邮寄到大赛组委会,回想起这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过去比赛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再一次涌上我们的心头……

    十二月初的时候,我决定参加“永冠杯”第六届中国大学生铸造工艺设计大赛,于是开始寻找志同道合的人。这时我想到了当时我认为最为靠谱的两个人:万坦、刘家欢。当我们聚集到一起讨论这个事的时候,三个人的想法不约而同,于是我们一拍即合,组成了三人小组,并建立了三个人专用的交流群方便彼此及时进行沟通与交流。之后我们开始寻求一名有水平并且愿意为我们指导的老师,在考虑过后,我们给廖敦明教授发了封邮件来表达我们的心意,很快廖老师回复了我们,并且欣然接受了我们的请求。接下来我们就要找一位有经验的学长给我们指导一二,于是我们找到了上一届“永冠杯”全国一等奖获得者吕骁冲学长,在我们大致浏览过吕学长的作品后我们约在一起见面,向吕学长请教比赛的准备过程以及需要注意的各种问题,吕学长耐心地给我们指点迷津,让我们对比赛的全过程有了整体的了解。最后,为了提高工作速度并且保证工作质量,我们三个人明确分工,选定了参赛题目和设计工具软件,满怀希望地准备这个充满激情和未知的比赛。

    在参加比赛的期间,我们还要应对繁重的学习、课程设计和期末考试等学业。我们根据大赛组委会网上发布的二维图纸进行零件的立体分析、造型,完成零件的三维建模后去找廖老师检查,确认无误后,我们又向廖老师大致请教了后续工作的内容,在理清后续工作的计划后我们打算先将比赛任务告一段落。

    期末考试后我们再聚到一起,开始在网上查找模架的相关资料,首先对模架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之后再次进行三维造型,将零件图画出来后,查找相关专业资料,确定最小铸出孔、槽,加工余量,起模斜度等进行铸件图的设计与造型。

    此时虽然期末考试已经结束,但是我们还要做为期三周的课程设计,在考完期末试的第二天我们就转战课程设计,这段时间依然很繁忙,我们只能在做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挤出一点时间进行上述设计。这段时间里我们很焦急,因为课程设计一直要持续到一月末,而三月十号就要提交作品,年后的时间显然很紧张,做课程设计期间我们又不能挤出很多时间做事,于是作品完成进度始终很慢,我们便做出决定:在课程设计结束后的寒假里留在学校继续工作。

华中学生1

    一月三十号课程设计终于结束了,在紧张进行了一个多月的期末考试备考和课程设计之后我们没有休息,而是像打了鸡血一样重新回入“永冠杯”的战场。此时,很多同学都已经拎着行李箱回家了,学校也安静下来了,我们三个聚集到一间宿舍开始进入最后的设计阶段。在查找数据设计期间,我们经常遇到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就一次又一次的去找廖老师给我们指导。廖老师工作比较忙,有时又会出差,我们就去找罗晓华老师帮忙指点。还记得有一天我们碰到了无法解决的难题,使我们的工作止步不前,廖老师出差了,而罗老师又有事,我们只好等待,到了晚上九点多钟的时候罗老师忙完他的事情回到了办公室让我们去找他,我们便怀着感激与内疚的感情在这么晚的时候去打扰他,当我们解决完问题后已经快要十一点了,我们很感谢罗老师这么晚还为我们解决问题!每一个设计细节我们都要用心去做,基本每天我们都要忙到一两点钟。我们三个人按照明确分工要求一边查资料设计、一边造型画图、一边写报告、一边钻研铸造仿真模拟软件的使用。

    转眼间完成这些工作后已经是二月九号了,由于我在武汉上学,而我的家却在五千里外的黑龙江,为了避开春运高峰我只好踏上返乡的路。之后家欢也离开了,只剩万坦还在学校开始进行铸造仿真模拟工作,一忙就到了二月十六号了,此时距离过年只有不到两天了,而万坦还在学校里工作着。这一天,他爸爸给他打了个电话,对他说年前务必要回,因为他母亲也要过年,让他年前去看望她。弹指间,万坦的母亲已经走了十几年了,听到这里他的心里空荡荡的。他在忙碌,他在奋斗,他在青春里挥洒着汗水,以至于他忘了回去看看他的母亲!我无法想象当他听到父亲的提醒时心里是怎样复杂的情感,但我知道这里面肯定夹杂着想念、悲痛与自责。到底是什么让他如此忙碌?到底是什么让他年轻的心承受如此大的压力?到底是什么竟让他忘记回去看看自己离别多年的母亲?答案只有一个:为了比赛获奖时成功的喜悦,为了不甘平庸、奋发向上的青春!

    过完年后,我们正月初五踏上返回学校的车,在初六聚集到一起做最后的冲刺。为了做出好的工艺方案,我们开始不断的进行仿真模拟,根据缺陷所在进行优化,厚着脸皮不断打扰廖老师、罗老师以及张明初工程师、朱思成工程师询问问题。为了赶时间,我们用实验室的多台电脑不分昼夜连续模拟,这样在几天的时间里我们进行了几十次模拟,最后看到零缩松、缩孔的结果时我们都非常激动!但是在喜悦过后,我们重新思考,为了能在众多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我们决定要突出我们自己的亮点,在大赛中博得评委会专家的青睐。我们开始不厌其烦的追求其他方案,最终确定四种不同的方案,并且每种方案还有若干种优化方案,使多种方案都能做到零缩松、缩孔,最终从可行性、经济性角度考虑选择一种最佳方案作为确定方案。每天我们都忙得很晚,直到十一点门卫大爷要锁门了我们才肯走。这期间我们和一起参加比赛的杜睿同学经常在一起相互交流,沟通指正,交换意见,最终实现双赢!

华中学生2

    随着比赛接近尾声,我把写好的报告拿给老师看,本以为没有什么大问题,结果发现报告中很多表格、图片的格式等问题很突出,报告排版不够美观,无法给评委会专家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这时我们都慌了,离比赛结束还有不到四天了,我们的报告内容做的很详细,初稿有一百五十多页,改起来很麻烦,此时我们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急躁不安!在冷静过后,我们下定决心要重新排版。为了将报告弄得美观精致,我们开始查找word文档相关资料,学习相关技术,对所有的图片、表格重新制作,这期间还多次请教擅长使用word文档的杜睿同学,他耐心地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为了充分利用时间,我们决定在实验室通宵,在实验室连续奋战三个日夜。在这期间,我每次都把大家的饭买回带到实验室吃,困了实在挺不住了就在桌上趴一会,每天都只喝茶水、启力,三天不洗漱,直到将一百五十页的报告洗头换面,重新编写,并且将原来的报告压缩到一百一十页。当我们将报告用彩色打印机打印出来并装订后我们是如此地喜悦,报告拿在手里都有一种舍不得交的感觉!此时的我们眼袋肿得厉害,我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宿舍洗漱过后休息,当我们躺在床上的那一刻,感觉似乎好久没躺在床上了,已经忘记了躺在床上是什么感觉。
回顾比赛历程,充满了艰辛与疲惫,当我们看到自己的作品交上去时感受到的是暴风雨后阳光般的温暖。回想我们在这期间为何这样拼,我深刻理解了永冠二字的内在含义:永远做冠军!篮球巨星科比布莱恩特说过,第二名代表你是头号输家!正是怀着一颗永不言败的冠军心,科比带领全队一次又一次带上NBA冠军戒指。而我们要的正是这种精神!狭路相逢勇者胜,千帆竞技勤者冲!这次比赛是我和家欢本科期间第一次参加比赛,也很可能是我们本科期间参加的唯一一次比赛,要做就做最好!

    最后,感谢一路上陪伴我们的廖敦明教授、罗晓华老师、张明初工程师、朱思成工程师、杜睿同学,有你们,我们才能顺利完成“永冠杯”第六届中国大学生铸造工艺设计大赛!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我们会将比赛精神融入到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为建设更美好的明天而不断努力着!

                                            华中科技大学 胡崇镜
(组员:刘家欢 胡崇镜 万坦)

 
关于赛事 | 关于参赛 | 赛事日程 | 参赛院校 | 资料分享 | 联系我们
沈阳中铸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 | 版权所有
辽ICP备1100222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