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bu):《氛围质量(liang)持续改善行动设计》优化调整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地区,乡村,周(zhou)边(bian)地区,长三角
正在今天(11日)国务(wu)院旧事办举行的国务(wu)院政策(ce)例行吹风(feng)会上,生态环境部(bu)总工程师、大气环境司司长刘(liu)炳江介绍,正在国务(wu)院印发的《氛围质量(liang)持续改善行动设计》中,基(ji)于氛围质量(liang)状态和污染传输影响,此次优化调整了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地区。
2013年正在制定“大气十条”时,当时将氛围污染较重、问题较多(duo)、地区内传输影响较为突出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共47个乡村)划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地区。2018年正在出台《打赢蓝天守卫(wei)战三年行动设计》时,凭据当时的大气污染防治现实情(qing)况,将重点地区调整为京津冀及周(zhou)边(bian)地区“2+26”乡村、长三角地区和汾渭平原(共80个乡村)。这次的《氛围质量(liang)持续改善行动设计》,对京津冀及周(zhou)边(bian)地区的调整要多(duo)一些,由原来“2+26”乡村调整为“2+36”乡村。整体来讲,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乡村总数没有太大变化,由80个乡村调到了82个乡村。因为长三角南部(bu)的乡村PM2.5基(ji)本都波动达标了,所以(yi)这次就剔除(chu)了,这是凭据氛围质量(liang)改善的现状,还有大气传输的特性来肯(ken)定的。
正在长三角和京津冀及周(zhou)边(bian)交界的苏、皖、鲁(lu)、豫四省交界地区乡村,PM2.5浓度和原来京津冀及周(zhou)边(bian)地区和汾渭平原的PM2.5浓度几乎靠近,都是45微(wei)克/立方米左右,已成为一个污染比较突出的地区。凭据这个特性以(yi)及多(duo)年的监测观察、气象参数和科学研究成果,现正在把这些地区纳(na)入到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地区,如许国家支撑的力度就要大一些,使命压得也要重一些,正在整体地区形成一个氛围流域(yu)的概念(nian),使京津冀及周(zhou)边(bian)地区、长三角地区连为一体,可以(yi)或(huo)许零碎、整体地解决大气污染问题。(总台央视记者 蒋晓平 刘(liu)苏)